2014年4月10日 星期四

庫存管理探討-VMI

     現今我們知道企業的競爭已不在是單純的產品與產品的競爭,而是已加速變為供應鏈與供應鏈的競爭(如蘋果整體供應鏈 VS 三星供應鏈),而整體的上下游廠商無不關心一個重要課題,就是--庫存管理,無論目前已在企業運行多年的MRPMRPⅡERP大型系統軟體,更或者物流管理、生產管理、零售通路管理,我相信核心問題,不外乎就是,到底如何給客戶及時交貨的前提下,把企業所擁有的[庫存量]減到合理的最低存量,所以今天我們延續我之前所討論的庫存管理-概念與釐清,來繼續探討庫存管理的供應鏈管理方法。

     

     為了達到整體供應鏈的庫存管理合理化與最佳化,供應鏈管理已不能用傳統思維的角度去控管,而是要摒棄與突破傳統以貨物的擁有者,來管理庫存的傳統管理方法,目前我整理出目前較創新的供應鏈庫存管理方法,也是目前最受業界有所關注,第一是VMI(供應商管理庫存);第二是供應商與零售商共同來管理庫存;第三是委由第三方物流公司來負責管理庫存。我也試著簡單的介紹與引用.....所謂的VMI就是指 Vendor Managed Inventory,也就是指供應商管理庫;所謂的供應商和零售商共同管理庫存,也稱為JMI,Jointly Managed Inventory,聯合庫存管理;所謂的第三方物流管理庫存,主要在講HUB的管理方式,製造業透過第三方物流公司來管理自己的庫存,包含儲存、貨物配送。
          
       VMI方式主要是供應商,透過各種IT資訊系統(如預測分析系統、供應鏈管理系統、決策系統、EDI交換 等等),來進行各種可能的數值參考依據,再制定客戶的滾動預測以及MIN-MAX(最高-最低庫存),自動加以補充庫存量,而不再是按照傳統的PO(採購訂單)方式交貨,因為此種傳統方式,常常導致無法如期生產或供應物品,訂單過急或量忽然過大,供應商來不及生產,而因為IT的進步迅速,帶動資訊的透明化與數字(資料)計算量化,竟而使得可以提早預測或聯繫下游客戶,消費者可能的需求趨勢,來因應後續庫存管理措施,如提早備齊原物料,而一般做法也是透過第三方的HUB實現,當然也可以在製造業客戶自己的HUB裡面來運作;而JMI作為一種聯合庫存管理方式與VMI很類似,但它更加強調LSP(Logistics Service Provider,物流服務提供者)第三方的物料管理作用,用另外的角度去理解,可以怎麼說是透過第三方的貨物、資料訊息、配送作業的管理。

     

     但不管採用何種管理供應鏈庫存方式,其庫存管理的核心問題還是"計劃控制問題",有效整合現金流、物流、資訊流,以及達到合理的庫存周轉率。

     最後我想強調VMI一定是企業競爭優勢下的一個庫存管理方式,它也是非常容易理解的概念,但其實VMI要實施成功,一定需要以及不可或缺資訊系統與商業軟體的輔助、支持,特別是上下游以及物流公司的資訊系統的整合技術與資料傳遞,不同的供應商、客戶他們所使用的ERP系統、POS系統以及資料交換系統的是不一樣的,再來還有需解決上下游企之間的相互信任問題,這裡面牽涉的責任、義務、目標、協議、互利的交錯因素,都是實施VMI管理的難題。


網智數位,有多年的企業咨詢案例,對資訊科技在企業的應用與導入,將會陸續把經驗分享,也希望如你有企業商業軟體得需求或客制,都可以與我們聯繫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如您對本文有任何建議或意見,歡迎您留下您寶貴的意見!